比色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数据分析

文章内容

第一任奥委会_第一位奥运会委员

tamoadmin 2024-06-01
1.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是第几届奥运会2.奥运会创始人是谁?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历任主席1924年5月,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中国有3名自行去参赛的网球选手

1.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是第几届奥运会

2.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3.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历任主席

第一任奥委会_第一位奥运会委员

1924年5月,法国巴黎第八届奥运会

中国有3名自行去参赛的网球选手,参加了这届奥运会的网球表演比赛,尽管他们在预赛时即被淘汰。但这却是中国人首次出现在奥运会的赛场上。

1928年5月,荷兰阿姆斯特丹第九届奥运会

中国这次派了观察员宋如海出席。当时正在美国斯普林菲尔德学院留学的宋如海受中华体育协进会的指派,由美国乘船前往荷兰,出席了赛会。这是中国首次正式派人参与奥运会。

1932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

中国代表团共6人,分别为刘长春、沈嗣良、宋君复、刘雪松、申国权、托平,但运动员仅刘长春一人。刘长春原拟参加3个短跑项目,因旅途劳顿,放弃了400米跑,在100、200米预赛中,分列第五、六名,遭淘汰。此次参赛开创了中国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历史,对中国体育的发展影响深远。

1936年,第11届奥运会在德国柏林举行。中国派出了140人组成的代表团。其中运动员69人,参加篮球、足球、游泳、田径、举重、拳击、自行车等7个项目的比赛。另外,还有11人的武术表演队和34人组成的体育考察团。其中篮球比赛胜过法国队,撑杆跳选手符宝卢取得复赛权。中国武术队的多次表演轰动了欧洲。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的第一位国际奥委会委员王正廷体育家袁敦礼、董宋义等人提出请求第15届奥运会(1952年)在中国举行,引起了国人的兴奋。

1948年,第14届奥运会在英国伦敦举行。我国派出了33名男运动员参加了篮球、足球、田径、游泳和自行车等5个项目的比赛,但没有一人进入决赛。奥运会结束后,代表团在当地华侨总会的帮助下,解决了路费,运动员才得以返回祖国。

1952年,第15届奥运会在芬兰的赫尔辛基举行。中国接到正式邀请较晚,只派出了40人的代表团,可当代表团到达赫尔辛基时,比赛已接近尾声。只有吴传玉参加了百米仰泳比赛。

新中国奥委会始终坚持一个中国的政治立场,坚决反对国际奥委会搞“两个中国”的阴谋,在得知国际奥委会允许台湾参加这届奥运会时,立即致电国际奥委会表示抗议,并明确表示:如果允许台湾参加,新中国将拒绝参加本届奥运会。1952年11月17日,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讨论中国问题,后来统一了意见,即:以政治为理由的抗议,都不予理会。有的委员甚至建议中国应像民主德国、联邦德国一样能联合组队。结果可想而知,台湾体育组织被邀请参加比赛,中华全国体育总会于1956年1月发表声明,强烈抗议国际奥委会分裂中国的做法,并宣布拒绝参加第16届奥运会。

1956年11月,澳大利亚墨尔本第十六届奥运会

鉴于国际奥委会的少数人坚持“两个中国”的政策,中国奥委会于1958年8月19日宣布退出国际奥委会,故自本届奥运会起,中国中断了对奥运会的参与。

1960年8月,意大利罗马第十七届奥运会.

1964年10月,日本东京第十八届奥运会

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68年10月,墨西哥墨西哥城第十九届奥运会 台北女子选手纪政获80米栏铜牌

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72年8月,德国慕尼黑第二十届奥运会

1976年7月,加拿大蒙特利尔第二十一届奥运会

中国继续拒绝参与奥运会。

1979年11月26日,国际奥委会恢复了中国奥委会的合法权利,并决定台湾以中国台北奥委会的名义参加。中国又回到了奥林匹克大家庭中。1980年2月,首次参加了第13届冬季奥运会。

1980年7月,苏联莫斯科第二十二届奥运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奥委会的合法席位本来已在国际奥委会1979年10月的名古屋会议上得以恢复,从本届奥运会开始,中国运动员就可以正式参加奥运会了。正式而完整地参加奥运会是中国运动员自建国以来多年的夙愿,但为了维护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国的国家利益,他们也服从了中国奥委会于1980年4月24日发布的公告,放弃参加莫斯科奥运会。

1984年7月,美国洛杉矶第二十三届奥运会

中国体育健儿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共获15 金牌、8银牌、9铜牌,列金牌榜第四位。

1988年9月17日韩国汉城奥运会第二十四届奥运会

中国这次选派301名选手参加比赛。由于苏联、民主德国及东欧等国家都参加了本届奥运会,竞争比上届激烈得多,中国运动员在本届奥运会上最终只获得5枚金牌、11枚银牌和12枚铜牌,总分数居第8位。

2008年8月8日,中国北京第29届奥运会

中国终于圆了奥运梦,运动员人数达到580人以上,是中国奥运史上参与项目最全,人数最多的一届。在这一届奥运会上,中国健儿获得了51枚金牌之多。这说明了中国的能力已经足以举办奥运会这样大型地国际化的体育活动,也体现出了我国竞技水平的提高。

2012年伦敦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冠军奖金为50万元,创造了历届奥运会的新高。

2016年里约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共有416位选手参赛,代表团总人数则是711人,阵容为境外参赛史上规模最大。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时是第几届奥运会

历届奥运会主席具体如下:

1、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他是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他于1908年去世,终生为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做出积极的努力。

2、皮埃尔·德·顾拜旦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1896年至1925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25年后任终身名誉主席。

3、亨利·德·巴耶-拉图尔

1920年代初,亨利·德·巴耶-拉图尔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5年接替皮埃尔·德·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1942年病逝于任所。

4、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伦

1870年11月21日生于瑞典的哥德堡,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5、艾弗里·布伦戴奇

艾弗里·布伦戴奇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 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比赛五项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获美国田径全能冠军。

6、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

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1937-1938年以军事通讯记者身份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做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文艺创作和**导演,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后投身体育事业,1950 年任爱尔兰奥委会主席。

7、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

1980年至2001年担任主席,2010年04月21日 当地时间04月21日下午13点25分(北京时间晚上19点25分),在巴塞罗那基隆医院因急性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去世,享年89岁。

8、雅克·罗格

出生于1942年05月02日的他曾是一位水上运动员,2001年,任国际奥委会主席,2013年09月10日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9、托马斯·巴赫

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2013年09月10日接替雅克罗格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百度百科-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

奥运会创始人是谁?

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是1932年的第10届洛杉矶奥运会。刘长春孤身一人参加了本届奥运会这是中国有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比赛的第一次,可以算作严格意义上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

新中国1952年第15届奥运会时,我国派出的由足、篮球队与游泳选手组成的40人代表团,仅吴传玉一人参加了仰泳比赛。

1980年,新中国第一次派队出席了在美国普莱西德湖举行的第13届冬季奥运会。男女运动员共28人,参加了滑冰、滑雪和现代冬季两项等18个单项的比赛。我国未参加同年在莫斯科召开的夏季奥运会。1984年重返奥运会参加洛杉矶奥运会,并实现了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金牌零的突破。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的历任主席

顾拜旦。

皮埃尔德顾拜旦,是法国著名教育家、国际体育活动家、教育学家和历史学家、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发起人。1896年至1925年,他曾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并设计了奥运会会徽 、奥运会会旗?。由于他对奥林匹克不朽的贡献,他被国际上誉为“现代奥林匹克之父”。

顾拜旦不仅是奥运会创始人,同时还设计会旗、五环等:

1913年,顾拜旦精心地为国际奥委会设计了会旗,即一面中间由蓝、黑、红、黄、绿五只彩色圆环相套接成白色无边旗。它象征着五大洲的团结,以及全世界运动员以公正、坦率的比赛和友好的精神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相见。

他还倡议燃放奥林匹克火焰、设立奥林匹克杯等。在确定奥林匹克运动会口号的问题上,顾拜旦最初觉得应以“团结、友好、和平”的口号来指导比赛。

后来,他的一个朋友狄东神甫提出了“更快、更高、更强”的口号,得到顾拜旦的赞赏,认为它体现了人类永远向上、不断进取的伟大精神,以后便倡议它作为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口号。

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历任主席  姓名 任数 任期 国籍 泽·维凯拉斯 第一任 1894年至1896年 希腊 皮埃尔·德·顾拜旦 第二任 1896年至1925年 法国 亨·德·巴耶-拉图尔 第三任 1925年至1942年 比利时 西·埃德斯特隆 第四任 1942年至1952年 瑞典 艾·布伦戴奇 第五任 1952年至1972年 美国 米·莫·基拉宁 第六任 1972年至1980年 爱尔兰 胡·安·萨马兰奇 第七任 1980年至2001年7月 西班牙 雅克·罗格 第八任 2001年7月至2013年9月 比利时 托马斯·巴赫 第九任 2013年9月起 德国 表格资料来源

第一任——泽·维凯拉斯

国际奥委会首任主席德米特留斯·维凯拉斯(Demetrius Vikelas,

希腊,1835-1908)是希腊诗人和教育家,维凯拉斯1835年生于希腊锡拉,作为泛希腊俱乐部会员,代表希腊参加了1894年顾拜旦主持召开的国际奥委会巴黎大会。会上,他积极支持希腊主办首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因此,根据当时的规定,国际奥委会主席应该是奥运会举办国家的人,会后被选为第一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从1894年任职到1896年。

第二任——皮埃尔·德·顾拜旦

国际奥委会第二任主席皮埃尔·德·顾拜旦(Pierre de Coubertin、法国)顾拜旦的故居在法国的诺曼底省的米尔维勒城堡,古堡的门口有一块牌子,上面写着现代奥运之父、教育家、历史学家皮埃尔·顾拜旦:1863-1937。

1894年6月,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在巴黎索邦大学宣告成立,由于第一届奥运 会将在希腊的雅典进行,所以希腊人维克拉斯出任国际奥委会的第一任主席,顾 拜旦出任秘书长,1896年顾拜旦出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他在这个位置上干了将近三十年,任期从1896年至1925年。

为了维持奥运会的正常运作,顾拜旦本人无偿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到后来他不得不变卖了自己的家产,晚年的顾拜旦过着非常清贫拮据的生活。顾拜旦使原来古希腊各个城邦之间的举行的古奥运会变成了今天全世界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可以参加的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同时他一生所倡导的奥林匹克精神和宗旨也在国际交往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和影响力,顾拜旦实现了自己的梦想,1937年9月2日,顾拜旦在日内瓦公园散步,坐在一张长椅上猝然长逝,享年74岁。

图册来源

第三任——亨·德·巴耶拉图尔

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亨利·德·巴耶-拉图尔(Henri de Baillet-Latour,1876-1942,比利时),这位国际奥委会第三任主席(1925-1942)出生于比利时贵族家庭,社会活动家和奥林匹克运动积极支持者,是顾拜旦的密友。二十年代初,曾任比利时驻荷兰外交官。1903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

1906年在其积极筹划下建立了比利时国家奥委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为安特卫普申请主办1920年第七届奥运会和使该届运动会召开作出了贡献。

1925年接替顾拜旦任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从1925年至1942年,1942年病逝于任所。

第四任——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

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西格弗里德·埃德斯特隆(Sigfried Edstrom,1870-1964、瑞典)。国际奥委会第四任主席(1946-1952)是一位瑞典体育活动家。曾就读于美国、瑞士,担任过动力工程师。喜爱田径运动,大学时期曾创瑞典国家短跑纪录。1912年第5届奥运会时,经他倡议成立了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并被选为主席,一直到1946年。

1920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21年当选为执委,曾担任1921年在洛桑和1925年在布拉格举行的两次奥林匹克代表大会的主席。

1931年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1942年在巴耶-拉图尔逝世后任临时主席,1946年当选为正式主席。1952年离任后成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

第五任——艾·布伦戴奇

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Arery Brundage,1887-1975、美国)。国际奥委会第五任主席(1952 -1972)是美国体育活动家。喜爱田径运动,曾参加1912年斯德哥尔摩奥运会,获得田径比赛五项全能第五名。1914年、1916年、1918年三次获美国田径全能冠军。他曾7次连任美国业余田径联盟主席,担任美国奥委会主席25年(1929-1953)。他还曾担任泛美运动组织主席12年。1936年被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37-1972年为执委,1946-1952年任副主席。195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直到1972年离任。布伦戴奇于1972年离任后享有名誉主席的荣誉,并于1975年获第一枚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同年,病逝于德国的加米施-帕滕基兴。

第六任——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

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迈克尔·莫里斯·基拉宁(Mihael Morris Killanin1914-1999)。国际奥委会第六任主席(1972-1980),是爱尔兰记者、体育活动家。曾在英国《每日快报》、《每日邮报》等报刊任职。

1937-1938年以军事通讯记者身份到中国及亚洲其它国家做战地采访。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从事文艺创作和**导演,出过不少优秀作品。后投身体育事业,1950 年任爱尔兰奥委会主席。

1952年当选国际奥委会委员,同年还被选为爱尔兰皇家科学院院士。

1967年起为国际奥委会执委,1968年当选为副主席,1972-1980年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在任期间,他力排万难,竭力使奥运会摆脱政治和国际局势的影响。

他对业余体育运动的解释,较之布伦戴奇更为温和,因而受到国际体育界更为广泛的拥戴。

第七任——胡·安·萨马兰奇

国际奥委会第七任主席,胡安·安东尼奥·萨马兰奇(Juan Antonio Samaranch,1920.7.17-2010.4.21)侯爵,西班牙人,国际奥委会终身名誉主席。

1966年4月27日 在罗马当选为国际奥委会委员,1967年起担任西班牙奥委会主席,1980年在苏联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83次全会上获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89年8月30日 在波多黎各再度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1993年9月24日 在蒙特卡洛三度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2001年7月16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国际奥委会第112次全会上正式退休,随即被授予奥林匹克金质勋章,并接受“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终身荣誉主席”称号。

2010年4月21日,萨马兰奇病逝于西班牙巴塞罗那,享年89岁。他曾担任国际奥林匹克委员会主席长达21年,任内成功推动奥运会商业化,让国际奥委会脱离财政危机。

他长期关心和支持中国的体育事业,为中国1979年重返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及中国成功申办2008年夏季奥运会作出重大帮助。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他亲手颁发中国在历史上获得的第一枚奥运金牌。

第八任——雅克·罗格

第八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1942-),国际奥委会第八任主席(2001-2013,比利时人)。

罗格年轻时就表现出极高的体育天赋,曾是比利时橄榄球队的一员,又曾夺得帆船项目的一次世界冠军、两次世界亚军,参加过1968年、1972年和1976年三届奥运会。

199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运动委员会委员。 199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委员。

1992-1994年担任夏季奥运会计划委员会委员。

1992-1993年担任2000年悉尼举行第27届奥运会药物委员会委员。

1994-2000年担任2000年悉尼奥运会协调委员会副主席。

1995-2001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

2001年7月当选为国际奥委会主席,同时辞去奥委会协调委员会的主席职务。

2013年9月10日,罗格正式卸任,国际奥委会主席。

第九任——托马斯·巴赫

托马斯·巴赫,德国人,2013年9月10日当选新一届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1953年12月29日出生于德国巴伐利亚州的维尔茨堡,青少年时期从事击剑运动,曾经夺得过蒙特利尔奥运会男子花剑团体金牌以及多次世锦赛冠军。

1981年,巴赫被选为当时新成立的国际奥委会运动员委员会成员,1982年,进入联邦德国奥委会。

1996年,他竞选国际奥委会执委成功,2000年,担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2004年8月退出副主席位置,2006年2月,在都灵冬奥会期间再度当选国际奥委会副主席。

2013年9月10日,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举办的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上当选为国际奥委会第九任主席,任期8年至2021年。

他也因此成为历史上首位当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奥运冠军,以及第八位来自欧洲的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