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色体育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报道

文章内容

08奥运依拉克奖牌_伊拉克奥运会奖牌数

tamoadmin 2024-05-28
1.2008奥运会的名人事迹?2.2008奥运会感人的事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不仅有选手们挣金夺银的激动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奥运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

1.2008奥运会的名人事迹?

2.2008奥运会感人的事

08奥运依拉克奖牌_伊拉克奥运会奖牌数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不仅有选手们挣金夺银的激动场面,更有感人至深的故事,将奥运精神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丘索维金娜:为儿子而战

“一枚世锦赛金牌等于3000欧元的奖金,多参加比赛为了多得奖金”,这就是德国体操运动员丘索维金娜以33岁“高龄”还活跃在比赛场上的原因。不是为了祖国,不是为了荣誉,没有更多的豪言壮语,在这看似“功利”的目的背后却包含着一位伟大母亲让世界为之感动的母爱。这位经历了5届奥运会,以北京奥运会最年长的体操运动员身份出征的德国运动员,完全是为了给患白血病的儿子挣医疗费。

为了儿子选择复出

北京奥运会体操女子跳马比赛中,33岁的德国选手奥克萨娜·丘索维金娜是那样引人注目:为血癌儿子而战的她夺得银牌,这个伟大的母亲让人肃然起敬。在苏联解体后,丘索维金娜除了1992年代表独联体参加巴塞罗那奥运会外,基本上都是代表乌兹别克斯坦比赛,而在参加完1996年的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她同摔跤运动员克帕诺夫结婚,然后安心相夫教子。但是变故发生在2002年——— 丘索维金娜的大儿子阿廖沙被诊断患上白血病,为了支付高昂的费用,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不停地参加各种体操比赛,奔波于世界各地的赛场。她说:“如果我不参加比赛,阿廖沙就活不了,事情就是这么简单,我根本没有选择。”

这位妈妈级选手最终夺得了北京奥运会跳马比赛的银牌。四年后的伦敦奥运会是否还能看到她的身影,对此丘索维金娜说:“如果观众们还希望看到我的话,我一定会参加伦敦奥运会。”

获得李宁基金会帮助

李宁基金会负责人听说此事后,向丘索维金娜捐赠了2万欧元,用以阿廖沙的白血病康复治疗。由于白血病的治疗费用昂贵,并不富裕的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卖掉了房子和汽车,但高昂的医疗费依然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由于乌兹别克斯坦医疗条件一般,而且政府的补贴也不够,2002年底,丘索维金娜与丈夫、孩子一起搬到了德国科隆,阿廖沙也进入科隆大学的医院进行治疗。

伊拉克运动员:穿旧衣服参赛

北京奥运会期间,一组在网上热传的让众多网友热泪盈眶。上,两位伊拉克的赛艇运动员连比赛服都没有,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在比赛;美丽的女运动员脚上穿的是一双自己从二手市场上淘回来的跑鞋……他们怀着坚强的信念,来到了北京,来到了奥林匹克的殿堂。

穿旧衣参赛感动网友

2008年8月17日下午,伊拉克赛艇队出现在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此时的海德尔·努扎德和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已经用上了中国为他们提供的比赛服和赛艇。就在几天前,他们还穿着自己的旧衣服参加比赛。十几天前,他们甚至都不知道自己能否参加奥运会,直到2008年7月29日,国际奥委会才与伊拉克政府达成协议,允许伊拉克运动员参加奥运会。此次北京奥运会,伊拉克仅有4名运动员,分别参加田径和赛艇比赛。

海德尔·努扎德和哈姆扎·侯赛因·杰布尔一定会牢记这次北京奥运之旅,因为他们在这里受到了主场般的待遇。在赛艇比赛男子双人双桨复赛中,尽管其他对手早已抵达终点,但来自伊拉克的海德尔和哈姆扎仍然拼命地划动着船桨,在场的数千名观众毫不吝啬地把掌声给了他们。“能参加北京奥运会我太高兴了,这对我们太重要了,我们要感谢很多人。”海德尔激动地说。由于直到最后一刻才被通知可以参加北京奥运会,海德尔和哈姆扎甚至来不及准备自己的赛艇,于是,北京奥组委特别为他们提供了比赛用的赛艇以及参赛队服。

让网友想起百年中国

“看到他们为参加北京奥运会所做出的努力,我想到了100年前中国的体育健儿,那心酸经历让人动容。”网友们纷纷在网上鼓励伊拉克运动员,为他们祈福。“伊拉克运动员好样的,中国人民支持你们”的呼声在网上此起彼伏。

娜塔莉:单腿美人鱼感动北京

来自南非的残疾运动员娜塔莉·杜托伊特,无疑是游泳比赛中最感人的一位运动员。8月20日,在女子10公里游泳比赛中,尽管娜塔莉只有一条腿,但她仍然完成了比赛,并在24名选手中名列第16名。尽管没有拿到奖牌,也没有完成自己定下的争取前5名的目标,但娜塔莉开心地说:“参加奥运会的梦想终于成真了,我想今天的每一刻都值得纪念。”

单腿游完10公里赛程

2008年8月20日上午,当娜塔莉·杜托伊特带着第16名的成绩从顺义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河道中爬出来的时候,她显然对自己的成绩非常不满意。“第16名不算好,我本来有希望进入前5名的。”

1984年,娜塔莉出生在南非,游泳天赋极佳的她走上了劈波斩浪的运动之路,1998年在马来西亚举办的英联邦运动会上,当时才15岁的娜塔莉就进入了800米自由泳的B组决赛。但是这个女孩的游泳冠军梦因2001年2月的一场车祸被改变,她失去了自己的左小腿。但娜塔莉却在3个月后重新跳进了水中,她很快就选择参加残疾人运动会,同时也没有放弃和普通人一起比赛。

一年后,娜塔莉就在英联邦运动会上闯进女子800米自由泳决赛,被评为杰出运动员;2007年非洲运动会上,她夺得女子800米自由泳金牌;2008年5月,她在世锦赛上夺得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第4名,一举游进北京奥运会。她说,“即使只有一条腿,我依然能游很远”。

勇敢地游玩10公里后,这位24岁的南非女孩娜塔莉成为首个参加奥运会游泳比赛的残疾人运动员,而2008奶奶是马拉松游泳首次进入奥运会,这项运动的首次奥运之旅因为娜塔莉而显得更有意义。

许多人都不会忘记,在奥运会开幕式上,娜塔莉举着南非国旗,引领着自己祖国的代表团走进运动场,没有人知道她的左腿安的是假肢,她像常人一样笑容满面地步入场内。

罗比娜:冒着生命危险奔跑

2008年8月16日,当裹着头巾、身着运动短袖T恤、运动长裤的阿富汗短跑选手罗比娜·穆基亚尔努力冲过100米跑道的终点时,整个鸟巢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虽然最后一个冲过终点,但她是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来参赛的,她是临时顶替自己的队友阿哈德娅来参赛的,而阿哈德娅因赛前接到了极端分子的恐吓信而失踪。

冒着生命危险来参赛

虽然罗比娜才19岁,但她已是奥运赛场上的“两朝元老”,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罗比娜与柔道选手弗里巴·拉萨耶成为阿富汗历史上第一批参加奥运会的女运动员,对于生命仍受战火威胁,妇女参加社会活动仍被视为“行为不端”的阿富汗来说,不论结果如何,罗比娜和她的队友能出现在奥运赛场上,本身就是一种胜利。

之后的4年里,罗比娜一边训练,一边还要担负起养家糊口的重任。“我们没有固定的训练场地,专业的塑胶跑道对我们来说更是天方夜谭。”罗比娜说。

对于阿富汗女运动员来说,比艰苦的训练条件更困难的是还得面对落后的观念,因为阿富汗男人还不习惯去崇拜一名女英雄,阿哈德娅不但被恶言冷语包围,甚至还收到过自称来自塔利班武装的死亡通知,最终阿哈德娅不得不以“失踪”的方式放弃比赛。

阿哈德娅的“失踪”并没有让罗比娜畏惧。她说,她拿出每周工作之余的三天时间,在自己家附近找块稍微平坦的水泥地开始恢复训练,虽然这样很容易受伤,但罗比娜说:“这是在阿富汗,我们别无选择。”

为阿富汗妇女“领跑”

对罗比娜来说,回家也许比出国需要更大的勇气。她的教练担心,如果电视画面被某些人看到,她可能有生命危险。为了赛场上十几秒钟的尽情奔跑,她要以自己的生命作赌注。可是罗比娜说:“我不在乎,我是为阿富汗妇女的权利和自由而来的。我之所以要跑步,之所以要参加奥运会,就是希望能为阿富汗妇女开辟一条道路。” 中国传统哲学讲究天人和谐、“神人以和”,从不过分强调人对自然、对自身的挑战,也不孤立地、片面地强调人对自然、天地的超越,而是讲究 “象天法地”,向“天”与“地”来学习合乎自然,遵循自身限度的立身处世原则。“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厚德载物”,就是讲人要不断进取,承担对个体存在的责任,但又要有所警惕,不要一味强调进取,要保持个人、环境和社会之间的协调。这对于主张“更快、更高、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是一个重要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礼乐文化主张万物和谐,阴阳协调,以中和、和谐、协调为美的最高境界。中国古代有所谓“六艺”,即“礼”、“乐”、“射”、“御”、“书”、“数”。“六艺”强调的不是技艺的竞赛,而是通过技艺的修养来完善人格,达到内心的和谐,促进心灵与体格之间的和谐互动。这与奥林匹克精神旨在推动人的体育与心灵的和谐发展的理想有着巨大的契合,对于当今奥林匹克比赛过度强调比赛成绩,忽视心灵提升的现象有着重要的启发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主张和,而且提倡和而不同,强调统一之中的差异、和谐之中的多样,在寻求一致的同时包容个别。对于奥林匹克精神中西方文化对世界其它地区弱势文化的强势压迫与侵犯,这是一个很好的回应与补充。今天,奥林匹克文化更应强调不同文化的和谐交流与对话,尊重文化身份、文化个性、文化多元化。这在全球化时代有着重大意义。

贵生、达生精神是中国传统文化一个重要维度。中国古代认为,人是“天地之心”,“天地之性人为贵”,“天地人之才等耳,人岂可轻,人字又岂可轻。”从这种观念出发,中国古代文化中不是把对物的追求和占有作为人生的目标,而是把提高人的德行修养,完善人的内在德性作为人生的最高目标。这对于当代奥林匹克运动中过度商业化、过度竞争化和相应的体育腐败是一个富有启发意义的回应与补充。

中国传统自然伦理观念认为天地宇宙间人与万物是都和谐共处的,主张克己复礼,把人的作用与行为限制在与天地万物和谐共处的宇宙秩序之中。中国古代社会提倡节制与合理控制人的欲望,反对对生命的无度消费和对外物的无度占有。这种伦理观念对于奥林匹克文化中的过度商业化和兴奋剂丑闻都是有力的回应,它从东方哲学和智慧的角度回应了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的奥林匹克精神。同时,它对于回答当代人类文明所面临的生态问题、可持续发展问题等许多重大挑战提供了启迪。

2008奥运会的名人事迹?

奥运会:

曹磊,在获得北京奥运会女举75公斤级金牌,本该欢呼的时刻,陷入4、5分钟的痛哭,这不是喜极而泣,而是真正悲伤的泪水,原因是,在她最后一次试举前,教练告诉她母亲已去世的消息,这个消息父亲和教练瞒了她整整两个月之久。最后一举她没有成功,没有破掉世界纪录,尽管她平时的成绩要比这个记录高很多。事后,她说:“我没法集中精力,我在想着自己的母亲。”

与没能见母亲最后一面的遗憾来比,没有破世界纪录的遗憾实在微不足道。我们只能希望,挂着“金镶玉”去拜祭母亲会多少减轻一点曹磊的遗憾和悲伤。

埃里克?尚蒂,美国游泳运动员,在以菲尔普斯领军的美国游泳军团,他的成绩并不耀眼,但他却获得了世人的尊重。两个月前被查出身患睾丸癌,他仍选择了参加奥运会。在男子200米蛙泳半决赛中他未能晋级,奥运之旅也就此结束。对此,尚蒂并不懊悔,并对媒体谈了他对这次北京之行的看法,“我非常高兴,尽管我没有获得奖牌,但是我来到了北京,经历了奥运会,这已经足够了。”

另外,尚蒂的父亲也是位癌症患者,目前正在接受治疗。尚蒂说,这次自己生病,让他更好地体会到父亲所经历的痛苦。同时,他也要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 “我会和父亲进行一番长谈,我们要用一种更为积极乐观的心态来面对疾病,没有什么困难是过不去的!”

这让我想起了,近日网上流传的热门视频——兰迪?鲍什教授的演讲《最后一课》,他的话感染了世界各地的人们,“我们不能改变手中的牌,但可以决定如何出牌。”运动员尚蒂的奥运故事,也一样给了我们这种启发。面对病魔,甚至死亡,他从容的态度和向上的精神,筑起了他的人生高度,也体现了奥林匹克运动的灵魂,给我们这些观者“在生活中添加一份向往与情感。”

这届奥运会,伊拉克运动员没有耀眼的成绩,却因为他们多舛的命运,得到了媒体的关注。先是被国际奥委会除名,无缘北京奥运,当时,女运动员达娜-候赛因对着镜头的眼泪和诉求打动了无数的观众。后来,他们梦想成真,在最后时刻取得了北京奥运会的入场卷,失而复得的喜悦又让他们落泪。如今,他们的比赛已经开始,但是,“伊拉克运动员穿自己的旧T恤比赛”、“伊拉克女运动员穿二手跑鞋参加奥运”和“伊拉克运动员租借赛艇参加比赛”的新闻还是激起了很多观众的同情。

不过达娜-候赛因却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自惭形秽,“我肯定希望自己可以拥有一双名牌新跑鞋,但是我获得了来北京参加奥运会的机会,已经很幸运了。” 她接着说道,“从我练习跑步的第一天开始,我就渴望自己有朝一日能出现在奥运会赛场上。现在我的梦想8月16日就能实现,我真的太兴奋了。”

一个从小就梦想踏上奥运会跑道的运动员,当即将站在鸟巢体育场与世界好手一决高下的时候,还会在意一双跑鞋的新旧吗?这是梦想的力量,也是梦想带给人类的希望。

……

运动员有着我们无法企及的体力和运动技巧,但是他们也有普通人的心碎、乐观、追求和梦想。

他们要面对的可能也是我们要面对的,他们的故事也是我们的故事。

“神奇小子”朱启南落下了遗憾的泪水,但现场观众为这位小将送上经久不息的掌声。朱启南憾失了金牌,但金牌之外,还有感动。

朱启南坦言自己背负了巨大压力,当现场主持人宣布:“银牌获得者是朱启南,中国!”全场的观众起立报以最热烈的掌声,站上亚军位置的朱启南再也无法抑制自己的情绪,他不顾一切地挥洒着感激的眼泪。

在朱启南的背后,是一条鲜为人知的艰辛路。他出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在他父亲朱远看来,读书是改变命运的唯一途径。于是,当这个男孩到了上学的适龄年纪,他就与父母一同来到了“大城市”温州,怀揣着借来的一点钱。那时,父亲朱远有卖过水果、打过临工,母亲谢爱芳帮人家做饭,住在条件极差的出租房内。在这种环境下,朱启南因营养不良特别瘦。他也从来不向大人要求什么,唯一的玩具是5岁时候爸爸给的玩具枪。“18块钱,一共有8种不同的声音,你按一下就会响。后来那把枪被小外甥弄坏了,朱启南当时还伤心哭了一次。”谢爱芳如是说。

就是这把玩具枪,开始让朱启南对射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到了初一的下半学期,温州市业余体校教练看中了好动的朱启南。端枪、瞄准、扣动扳机……这样的动作让朱启南痴迷不已。在温州市的一次比赛中朱启南夺冠,这让他进入了省队。2003年,第一次参加全国城运会的朱启南显示出了超强的心理素质和稳定的技术水平,顺利夺冠。随着参赛次数和金牌数目的增多,朱启南进入了国家队。但谁也没有想到,朱启南会被挑中代表中国参加奥运会,更让人惊奇的是,他竟真的最终站在了奥运领奖台上。雅典后的四年,朱启南为了实现自己在北京奥运会上卫冕的目标,依然努力训练着。朱启南每次回家通常都是“坐坐就走”。

失金之后,朱启南坦言:“住进奥运村开始,就一直处于焦虑和困惑的状态。太想去赢得比赛了,我明白不能以卫冕冠军身份去冲击这枚金牌,但要真正抛开这一切真的不容易。”是的,对一个年轻人而言,这的确太难了。

残奥:

19岁的徐京坤出生在平度,他失去了左前臂,属于二级伤残。

12岁时,徐京坤从外面捡回来许多燃剩的爆竹,他把火药倒出来装在酸奶瓶里,打算自制“礼花”,结果“礼花”爆炸了,炸掉徐京坤的左前臂。徐京坤是个坚强的孩子,拉拉链、系鞋带、洗衣、做饭、打扫卫生,徐京坤始终坚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他依然是学校体育场上的活跃分子,从小学到高中一直是学校足球队队员。“我虽然没有左手,但在赛场上我没感觉自己与其他人不同,我也可以跟其他人一样,甚至做得更好。”徐京坤说。

徐京坤读高二时,省残疾人田径队选拔运动员,徐京坤进入省队练短跑。组建中国残疾人帆船集训队时,徐京坤经过严格的体检和测试,从全国100多名参选者中脱颖而出。

帆船在海上航行需在较大的风中进行,船既要保持航向和一定的航速,又不能倾翻,这就需要运动员尽力去压舷保持平衡,这些对正常人来说都很困难,更不要说对行动不便的残疾人。徐京坤来国家队之前,连帆船都没见过,但他凭着自己的聪明和刻苦很快上路了。除了严格按照教练的讲解学习操作外,他晚上还抽空自学空气动力学,研究船体结构,他喜欢在大海上行驶时那种天人合一的境界。

冠军:

1、男子10米气步枪银牌得主我国的朱启南(04年雅典金牌得主),在登上领奖台的瞬间,泪水不由自主的流了下来,大家给了他许久的掌声,因为,黄金班的年龄是他的最大资本,这次我们不已成败论英雄。

2、中国马术骑手华天,在骑术3项赛中不慎落马。华天5岁上马;14岁成为注册职业骑手(打破16岁才可注册成为职业骑手的惯例); 15岁时成为最年轻的二星级骑手;16岁时两次击败世界冠军.英国女王的外孙女 扎拉·菲利普斯。同年5月,夺得温莎皇家马术赛的女王杯;2006年放弃英国国籍,正式成为中国公民;17岁成为国际三星级骑手(最年轻的);准备40岁退役,争取为祖国拿到奥运奖牌。

3、男子69公斤级别举重韩国选手李培永2004年雅典奥运会惜败中国选手张国政。08年奥运会抓举取得好成绩,挺举第一次试举,小腿肌肉拉伤。带伤坚持2、3次试举,最后痛苦的趴在比赛台上,这肯能是这位韩国名将的最后一次奥运征程,赢得了在场观众的热烈掌声。

4、曹磊,这个坚强爱笑的女孩,在众人的瞩目下赢得了北京奥运会中国代表团的第23枚金牌。但是她注定与其他冠军不同,别人可以开心地抱着金牌接受来自四面八方的祝福,而她要首先面对的却是一个残酷的事实,这个事实足以冲散她夺冠后的喜悦,因为她的母亲已于两个月前去世,而直到她已经确定夺冠,还有最后一举时,教练马文辉才告诉她母亲去世的消息。

曹磊一直都希望将一枚奥运金牌亲自挂在父母的脖子上。为了奥运会,她已经很久没有回家,没有看到思念她的爸爸妈妈。为了奥运会,她连母亲的最后一面都没有见到。

很多练习举重的队员都不能说喜欢这个项目,但是曹磊不是,这个女孩对举重可以用痴迷来形容,因为她的爸爸也练过举重,她始终认为这个项目充满魅力。

曹磊的爸爸瞒了女儿两个月,“相当难熬”是曹爸爸跟记者说得最多的四个字。这两个月里,他回绝了所有媒体的采访,就是不想让任何一个人知道这件事,从而破坏曹磊备战的心情。比赛当天,曹爸爸关掉了手机,就是希望能安安静静地等着女儿举出一块金牌。而当他从电视上看到曹磊取得这枚宝贵的金牌之后,当腾讯记者再次连通曹爸爸的手机时,他说:“这两个月相当难熬,一会儿我就会去坟前去告诉她妈妈这个好消息。为了瞒着她,这两个月真的非常辛苦。”

曹磊爸爸告诉记者:“比赛结束之后,我一直都在等着队里给我消息,确定曹磊什么时候能够回家,回家之后我们再把这件事情告诉她,现在只是希望她能高高兴兴的,享受一段快乐的时光。”

赛后记者了解到,中国举重队女队教练马文辉在曹磊最后一次试举前把母亲去世的消息告诉了她,那时,曹磊已经确定夺得女子75公斤级的金牌。目前中国举重队已经为曹磊买了回家的车票。比赛一结束,他们就会告诉曹磊。而第二天,她就会带着“金镶玉”回家奔丧。所有的冠军都在微笑,而只有这个女孩要扛起一个残酷的事实。

5、程菲跳是第二个以中国女运动员命名的跳马动作,即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程菲是在国际大赛中使用并完成该动作的第一人。

程菲在澳大利亚墨尔本举行的第38届世界体操锦标赛完成该动作后,国际体操联合会将其命名为程菲跳。

马燕红、樊迪、罗莉、莫慧兰……,中国体操队的冠军墙上记录着这些永远闪光的名字,但在女子项目上以世锦赛冠军身份两登荣誉榜的在本届比赛之前还没有,不过今天,也就是北京时间2006年10月21日,这一历史被湖北姑娘程菲改写!如同一年前在墨尔本,打破中国女子跳马世界零金的记录一样,程菲再次成为了书写中国女子体操历史的第一人!

2006年的哥本哈根,在这个童话王国的首都,程菲终于在女子跳马比赛中成功卫冕,成为第一位中国女子体操世界大赛中卫冕,与此同时她还夺得了女子自由体操和女子团体的冠军,在一届世界锦标赛中同时夺得三枚金牌,这也是足以她感到骄傲的。

程菲第一次走人大家的事业还是在2004年的雅典奥运会。在当时公布的大名单里面,之前并不引人注意的她入选。在范晔、张楠等被冠军光环笼罩的明星选手的映衬下,当时个子小小的程菲实在是太不起眼了,无论是成绩还是长相。可是就是这个不起眼的小姑娘。

其实,当时程菲来到国家队的时间并不算短,据她的教练刘群琳介绍,程菲刚到国家的队的时候基础并不好,但是她有很好的身体条件。于是几年来,教练们一直默默地着重培养,为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直到2003年的时候才有意识地让她参加一些比赛,结果真的一鸣惊人。

在2004年的苏州全国锦标赛上,在女子四个单项的比赛中,程菲战胜了各位师姐夺得自由体操和平衡木两块金牌。而没有人知道就在这次比赛的两个月前,她的膝盖刚刚受过伤。

2004年雅典奥运落败之后,程菲在冬训中苦练了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空翻540度,这个起评分为10分的动作。在2005年的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当中,程菲在预赛中就完美地展现了这个动作,使得“程菲跳”诞生。这个第一次以中国选手名字命名的女子跳马动作,从此开启了程菲在这个项目的垄断地位。2006年的丹麦,她再次的夺得跳马的冠军,并且还在自由操比赛中夺冠,这同样也是中国女子体操历史上的第一次。

现在,她已经可以算是中国体操女队中最具综合实力的运动员了,更是女子体操的****,希望2008年的程菲为国人带来更好的成绩,更大的突破。

程菲跳

学名——“踺子后手翻转体180度接前直转体空翻540度”

项目——跳马

诞生记录——2005年11月23日,澳大利亚墨尔本世界体操锦标赛。

名:张娟娟

性别:女

籍贯:山东青岛莱西市

生日:1981.1.2

身高:1.70米

体重:63公斤

项目:射箭

1995年7月11日在青岛市体育运动学校开始接触射箭,教练曲月铎;1996年9月进入山东省射箭队,教练王国;2001年进入国家队,教练杨昌勋。

在2001年9月举行的第41届世界射箭锦标赛上,中国女子射箭队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获得团体金牌。这是中国射箭队首次在世界大赛上拿到团体金牌。而在12月举行的亚洲射箭锦标赛上,小将张娟娟获得了女子反曲弓个人冠军,一举打破了中国女子射箭长期以来逢韩不胜的历史。张娟娟也以其出色的表现获得了2001年首届中国电视体育最佳新人奖的提名。

2008年北京奥运会射箭女子个人决赛 在8月14日下午举行,中国队的张娟娟战胜韩国选手朴成贤获得金牌,这是中国射箭在奥运历史上拿到的首枚金牌。此前中国队自1984年参加奥运会射箭比赛以来已获得过5枚银牌,但从未摘金。连斩三位韩国名将,号称一个人打败了韩国队!彻底打破了韩国人在这个项目上不可战胜的神话,中国射手终报雅典一箭之仇!

成长经历

[编辑本段]

中国女子射箭队的山东姑娘张娟娟在雅典奥运会上和女子射箭团体队友一起获得团体的银牌。她的心中还很有很有遗憾的,一剑之差负于老对手韩国队,也使得她

对于2008更加期待。

让她的母亲来回顾她的成长经历,过去的一切似乎历历在目。

“娟娟从小是个内向的孩子,话不多,能吃苦,骨子里有一股天生不服输的韧劲。”

娟娟自入青岛射箭队后就很少回家,只能靠写信和打电话联系,训练很忙也很刻苦。从农村长大的女孩有一种可贵的朴素,这几年她从不买化妆品,攒了钱就寄到家里供弟弟上学,小小的年龄便相当成熟、懂事。

娟娟长到14岁的时候,尚不知射箭是怎么回事,但命运偏偏来敲响大门。娟娟最早学的是铁饼、铅球和标枪。她的长相、骨架都像爸爸,肩宽体壮,像个男孩。

女儿“从小就长得棒实”。到小学五年级,娟娟就长到了1米64,被莱西体校录取,教练选了去掷铁饼。时间不长,教练又说:“你去练个轻松的吧。”当时,莱西体校没有射箭这一项,张娟娟被高秀英教练看中,开始练射击,为将来练射箭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后来,她遇到青岛市射箭队教练曲月风。曲月风问她愿不愿意练射箭?“射箭是啥呀?”那时的她还不知道射箭是什么呢。“练就练吧!”直到最后她又随射箭教练王国章训练。所以,娟娟有时说:“不是我选的射箭,是射箭选择了我。”

其实,射箭这项运动,在我们国家并不普及,但却有它的神奇之处,就是很多人一练就会“上瘾”,越练越离不开。娟娟就是这样迷上了射箭,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射箭,也成为娟娟一生的梦想和情结。

娟娟开始训练的那天是1995年7月的一天。第一天练射箭,满怀好奇的她压根连弓的影子都没看到,一整天做的就是摆射箭的姿势。第二天,仍然没有弓,教练给她们的是一根皮条,练力量。后来一根皮条换了两根,再过些天变成了三根。每天她们就是那么分腿一站,然后拉“皮条”。不时有脆响的“啪”声,那是教练弯腰给她们拍腿上的蚊子。有的队员不爱练,教练就拿了张弓,给那些听话的队员试试。一张弓要一万多元钱,在当时的运动队里很珍贵。通过这种方式,教练给那些不听话的队员小小的惩罚。

怀着珍惜的心情,娟娟也试了,拉不开,开始有些浮躁的心就又踏实下来。每天都是拉弓训练,一天拉开弓300多次,拉开了还得停住,刚开始还行,次数多了,停住弓的时候胳膊直抖,实在撑不住了想往回缩,就会听到教练“拉回去”的吼声。这时候娟娟的泪水在眼眶里直打转。有时她往家里打电话说太累了,也曾经灰心过,父母就跟她说,“咱农家娃连这点苦都吃不消还能干啥”,“就好像推小车爬坡,只能进不能退”。从那以后,她再也没打退堂鼓,有一次,还特地打电话和父母说:“爸妈,我懂事了,你们等我的好消息吧!”

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到省队不久,张娟娟就犯了射箭运动员独有的“黄心病”,只要一瞄到箭靶的黄心(9环和10环),弓就晃动。很多射箭运动员因为过不了“黄心病”这一关而“夭折”。但娟娟是好样的,在王国章的耐心指导下,硬是挺了过去,为改掉这“黄心病”竟下了两年多的苦功。

1996年6月,在学箭一年后,张娟娟参加山东省“希望杯”射箭比赛就拿了冠军。那次比赛设了单项距离奖、全能奖等共10个奖项,她一个人拿了8个。颁奖仪式上,奖是一项一项发的,她领了一个又一个,有时,还没走回去,广播里就又传出她的名字。末了,脖子上沉甸甸地挂了8个奖牌。

在张娟娟家的客厅里,摆满了奖杯和奖牌,将相册里微笑着的张娟娟衬托的更加美丽。

2001年9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射箭锦标赛,是娟娟第一次参加世界高水平比赛,也是娟娟第一次作为国家队员参加比赛。和她一起参赛的,有获得过亚特兰大奥运会女子个人银牌的何影,有参加过悉尼奥运会的杨建平。要知道,1996年何影拿奥运会银牌时,娟娟还仅参加过省里的“希望杯”赛呢。娟娟说,大姐姐们有很多优秀的地方值得自己学习。而这次参加世锦赛,来自韩国、意大利、俄罗斯等更多高手,是她的对手,也是她的老师。

在女子个人赛中,中国队中只有娟娟打进了前八名。当时队里的“任务”是在世锦赛上夺取奖牌,对她抱有很大的希望,可争取前4名的淘汰赛中,娟娟的第3支箭射出时,箭尾突然意外脱落,失去平衡的箭斜着飞向箭靶,只中了3环。这一支“远箭”,使娟娟痛失良机,排名第八。面对失利,娟娟说,这对她应该是一种激励,她相信只要更认真、更刻苦地训练,能和她们一样好。

娟娟是个说到做到的姑娘,正如她对自己的要求一一干什么都要干好。打团体淘汰赛的时候,很多知情人,包括队友、教练都对娟娟捏了一把汗——个人赛意外失利后,她的压力太大了,她能行吗?而娟娟却似乎早把前两天的事甩到一边,神情专注地打比赛。虽与何影、杨建平比,她的表现不是最出色,但她付出了自己的最大努力。张娟娟和队友一起,夺得了团体冠军,但她没有满足。她知道,对中国射箭来说,世界冠军固然重要,但还不够,中国射箭需要奥运奖牌。

2004年雅典奥运会射箭女团决赛正是朴成贤最后一箭射出10环,帮助韩国队以一箭的优势让中国射箭奥运金牌的梦想瞬间化为泡影。而四年后的射箭女子个人决赛,张娟娟以1个9环战胜了朴成贤,拿到了中国第一枚射箭奥运金牌。对此张娟娟说:“我感觉这枚金牌的意义非常重大,对于中国射箭人来说终于出了一口气,感觉特别高兴。”

决赛第一轮朴成贤29对26领先张娟娟3环,在12支箭的决赛中开局这样的差距似乎很难弥补。但是因为朴成贤出现的失误,张娟娟在最后一轮比赛开始之前竟然领先朴成贤1环进入到最后三箭的争夺。最后三箭,两人第一次都打出了10环的成绩,不过第二箭朴成贤打出8环而张娟娟打出了9环,在最后一箭之前张娟娟反而以2环的优势领先。尽管朴成贤最后一箭打出了10环的成绩,但是张娟娟只要在比赛中打出9环就可以足以保证夺冠,最后时刻,张娟娟不辱使命,9环成绩命中,终于为中国射箭队拼得了这枚女子射箭个人的金牌。

获胜后的张娟娟兴奋的和现场的教练拥抱在了一起,这位中国射箭队的老将也像个孩子一样兴奋的跳跃着,但是似乎这样都无法释放她此时激动的心情。现场的广播也兴奋的用中文喊出了张娟娟的名字,现场的掌声和呐喊声全部献给了这位打破韩国射箭垄断的中国女箭手。获胜后的张娟娟和教练向现场观众挥手致意,这位一直在比赛中表情坚毅的老将也在此时展现出了难得的笑容。连克三名韩国射箭高手创造中国射箭的历史,张娟娟用一个奥运冠军头衔完成了个人最靓丽的表演。

颁奖仪式上,比赛中阵容强大的韩国啦啦队顿时没了生气,而见证了历史诞生的中国观众也高扬着五星红旗庆祝着中国队这来之不易的胜利。决赛中尽管只赢了对手一环,但是张娟娟却跨出了中国女子射箭最大的突破。当赛场广播最终宣布出张娟娟的名字时,现场的观众再次沸腾,赛场上那坚毅的表情也变成了颁奖仪式上灿烂的笑容。当《义勇军进行曲》响起时,张娟娟和现场的观众一起高唱国歌,在射箭的赛场上,五星红旗第一次飘扬在了最高的位置上。此时,所有的掌声都献给了这位创造了历史的中国老将,张娟娟也用金镶玉奖牌和她美丽的笑容回敬了一直支持着她的中国观众,同时也告诉韩国对手,你们并非不可战胜。

2008奥运会感人的事

过了17天的激烈争夺,第29届奥运会曲终人散。在北京,302枚金牌各有归属,中国队也首次超越美国队在金牌榜上傲视群雄。这17天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冠军的诞生,见证了一个又一个奇迹的出现,水立方里美国人菲尔普斯独揽八金缔造亘古奇迹,神奇鸟巢更是诞生了博尔特这样一位连破100米、200米和4x100米接力三项世界纪录的神人。同时,在这17天里也有一些人和事让我们感动,他们可能不是冠军,他们也许没有金牌,但是他们的故事也将和神奇的菲尔普斯与博尔特一样,写进奥运会的历史中。 埃蒙斯,这一刻金牌又算得了什么 也许埃蒙斯注定是一个悲情英雄。四年前的雅典,他将最后一枪射在了别人靶位上,痛失已经到手的金牌;四年后的北京,他又是在胜局已定的情况下打出了惊人的4.4环!金牌再一次旁落。在埃蒙斯诡异的打出最后一枪之后,转播席上担任嘉宾的妻子--卡特琳娜-埃蒙斯惊呆了,她最了解自己的丈夫,她想象不到为什么他会在此刻打出这样的一枪。 时间回到四年之前,在埃蒙斯错失金牌的那个晚上,他结识了现在的妻子、捷克女射击选手卡特琳娜,当时卡特琳娜看到失落的埃蒙斯后主动上前安慰,两人就此相识。不久之后两人成了情侣,又过了不久,两人结婚了。可以说,正是那脱靶的一枪成就了这一段美好的姻缘。 北京奥运会的第一天,埃蒙斯在看台上观看了妻子夺下本届奥运会首金的全过程,并在第一时间送去甜蜜的一吻。奥运会射击比赛的最后一个项目,妻子卡特琳娜同样在转播席上观看了丈夫比赛的全过程,在埃蒙斯打出那诡异的一枪之后,卡特琳娜先是惊呆了,她不敢想象会发生这样的事。但仅仅几秒钟之后,当埃蒙斯回头看自己的妻子时,卡特琳娜已经走到看台边,微笑着送给了丈夫一个拥抱和同样甜蜜的一吻。此刻,全场的观众的注意力没有放在获得前三名的选手身上,而是被这个感人的画面吸引。妻子甜蜜的微笑、观众温情的掌声,这个画面定格在一片温馨之中。有了妻子的安慰,埃蒙斯还会像四年前那样沮丧吗? 当然不会,此刻,金牌又算得了什么呢? 从绝症中走出的王者 8月21日,荷兰选手范德韦德夺得了男子10公里公开水域游泳比赛的冠军。这是这个号称水中马拉松的比赛项目首次成为奥运会正式比赛,在这个项目上诞生的首位奥运冠军,同样具有传奇的色彩。 仔细看范德韦德的头部,你会看到两个触目惊心的伤疤。这两个硬币大小的伤疤可不是什么另类一族的装饰,这是白血病患者进行化疗和骨髓移植手术留下的痕迹,这样的伤疤,在人说话甚至喘气时都会颤动。今年27岁的范德韦德颇具游泳天赋,然而20岁的那一年,他被查出患有白血病,病魔夺去的也许不仅是他的运动生涯,还可能是他的生命。 幸运的是在与病魔的斗争中范德韦德取得了最终的胜利,在成功接受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手术后,范德韦德重新回到了赛场上。2008年,他在北京写下了运动生涯中最壮烈的一笔,“金镶玉”是对他这样一个永不言版的英雄的最好奖赏。 有梦想,就会有奇迹。 穿越战火 他们的到来就是胜利 最后这个这个故事不属于某个人,它属于一个团队。 8月8日晚,当只有四名运动员的伊拉克代表团走进国家体育场时,他们获得了比美国、俄罗斯这样的超级大国更多的掌声。大概在奥运会开幕半个月前,国际奥委会取消了伊拉克参加本届奥运会的资格,虽然后来经过斡旋,伊拉克队重新获得了参赛权,但是大部分比赛的注册报名时间已过,伊拉克最终只有四名运动员获得了参赛权。 在这支队伍中,两名赛艇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比赛中穿的是已经旧的不能再旧的比赛服,甚至在他们比赛后上岸,有记者看到他们的袜子上还破了好几个洞,至于比赛用的赛挺则也是组委会提供的。年轻漂亮的短跑选手多娜性格开朗,平易近人,当她笑着向你讲述她在国内训练时有人向她开枪时,你简直无法相信这是真的。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多娜的生命曾多次受到直接的威胁,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多娜和他的教练一直在坚持训练。她脚上的二手跑鞋,是她在仅有的几次出国比赛的经历中在约旦的旧货市场买的,那双鞋上也早已磨出了洞。 比赛结果可想而知,赛挺选手诺扎德和杰布尔在预赛中最后一个到达终点,多娜也没有通过女子100米的第一枪。不过他们来到北京参赛就已经创造了奇迹,正如多娜自己说的:“能代表自己的国家参加奥运会一直是我的梦想,再苦、再危险我都会坚持下去!” 其实在北京奥运会上这样让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像单腿完成女子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的南非残疾人选手杜托伊特、波兰的乒乓球独臂选手帕尔迪卡、身患癌症的美国游泳选手尚托、为女权主义而战的阿富汗女运动员穆基亚尔、身患哮喘病的女子铁人三项冠军澳大利亚人斯诺希尔、做了心脏移植手术还在赛场拼搏的日本垒球选手西山丽等等。 金牌,冠军,胜利,并不是奥林匹克的一切。让我们在记住博尔特、菲尔普斯的同时,记住这些赛场上让我们感动的人。 奥运会上最伟大的母亲 丘索维金娜的名字熟悉体操的人肯定不会陌生。在体操这样一个女选手20岁就已经算是“老将”的项目上,这位现代表德国出战的哈萨克斯坦老将却已经33岁了。其实十几年前丘索的运动员经历和其他很多体操女运动员一样,十几岁参加比赛,过了二十岁选择退役、结婚、生子。然而不幸突然降临到了她的头上:她的儿子在出生后不久被查出患有白血病,这是一个在治疗上需要花费相当多金钱的疾病。此刻,已经退役六年的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四处参加比赛挣钱为自己的儿子治病。过去的几年里,国际上大大小小的体操赛事都可以见到她的身影。 为了给儿子一个更好的治疗环境,丘索维金娜移居德国并转换国籍代表德国队参加国际比赛。体操世界杯、世锦赛以及奥运会的赛场上,人们又看到了这位已经年过三十的老将在与比自己小十多岁的运动员拼杀。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上,丘索维金娜再次出场,令人惊讶的是这位今年已经33岁的老将在跳马比赛中摘得一枚银牌!这也是德国女子体操选手在本届奥运会上的唯一收获。33岁的丘索不仅故事感人,运动水平也丝毫不比那些年轻的小姑娘们差。在登上领奖台的那一刻,丘索获得了现场观众最热烈的掌声。 她是一位成功的运动员,她更是一位伟大的母亲。 德国大力士的柔情 接下来这个故事的主角还是一位德国选手。8月19日晚上,北京奥运会最后一枚举重金牌产生,德国大力士施泰纳在男子105公斤以上级的比赛中力挫群雄摘得金牌,成为了奥运会大力士比赛的王中王。感人的一刻发生在赛后的颁奖仪式上,施泰纳在登上最高领奖台的一刻再也无法控制的自己,这位力大无比的男子汉不停的擦拭着脸上的泪水。 原来施泰纳背后隐藏着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故事,就在去年,施泰纳的妻子苏珊在一场车祸中不幸遇难。施泰纳的妻子生前一直支持丈夫的训练,并鼓励已经萌生退意的施泰纳继续坚持下去,然而不幸却降临在这个幸福的家庭中,妻子的去世一度让施泰纳万念俱灰。但是,想起妻子生前对自己的鼓励,施泰纳决定坚持下去,为自己的事业,也为了自己的亡妻。 颁奖台上,施泰纳一手拿着金牌一手拿着妻子照片的画面震动了每一个人。德国媒体评论称:这是本届奥运会上最感人的时刻之一。夺冠后的施泰纳说:“我的亡妻一直在我身边,陪伴着我。比赛时我可能不怎么想她,但比赛前一刻她还浮现在我眼前。她的照片我一直带在身边。我希望,她看到了我站在领奖台上的那一刻。” 苏珊,这枚金牌也属于你!

不管她的腿如何肿胀,也不管她的背怎样酸疼,她还是留在体操馆继续征战。

她,是今天获得奥运女子体操全能第九名的德国选手丘索维金娜。她的故事,让世人动容。体操女将往往都是18岁以下的少女,但34岁的丘索维金娜,已经第五次参加奥运会、代表第三个国家出战。她是女子体操近20年的“活化石”,她更是国际体操界唯一一名为儿子而战的选手。

五次参加奥运会,丘索维金娜是体操选手的奇迹。1992年巴塞罗那,17岁的她首次代表独联体夺得体操女团金牌;随后的亚特兰大、悉尼和雅典,她都代表乌兹别克斯坦参赛;这一次的北京奥运会,丘索维金娜又穿上了德国代表团的服装。

如此高龄,改换国籍,丘索维金娜参加北京奥运会最初的动力,是赚取更多的奖金,用来治疗大儿子阿廖沙的白血病。2002年,阿廖沙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丘索维金娜和丈夫被高昂的医疗费压得喘不过气,乌兹别克斯坦国内医疗条件一般,政府提出每天300美元的补贴也不够花。丘索维金娜选择了复出参赛,以获取奖金给孩子治病。

听说德国科隆一家医院治疗白血病的效果特别好,丘索维金娜和丈夫在2002年底带着阿廖沙搬到了德国。丘索维金娜连续五年跳马都没出过世界前三,出色的成绩也让德国体育部门伸出了橄榄枝。随后的五年,丘索维金娜疯狂地参加巡回赛,为了参加尽可能多的项目,她还练起了全能,“儿子是我生命的全部,只要他还生病,我就要一直坚持下去,他就是我的动力。”

因为仅列第九名,丘索维金娜很早就出现在混合区通道,德国记者问她阿廖沙的健康问题,这位伟大的母亲笑得很爽朗,“他8月11日已经上学了,所以没能来北京,今年11月他就满9岁了。我每天都给他打电话,听到他的声音,对我是莫大的鼓舞。”据悉,阿廖沙的病情已逐渐稳定,除了定期血检他很少上医院。

徐志平

传递城市:岳阳

棒数:76

徐志平毫不忌讳地在电话中表示自己是一位残疾人,而且还强调是重度残疾,生活中需要靠双拐齐走。不过,这并无损于徐志平投身体育事业。

他是我省唯一一位进入国家队的残疾射击运动员,曾在国际国内的许多比赛中多次获得大奖。徐志平说:“我参加过很多运动会,唯一没机会参加的便是奥运会,这次能当上奥运火炬手,真算是弥补了我的遗憾。我觉得很幸福,这是我一生中都值得纪念的事情。”今天,徐志平会坐在轮椅上进行火炬传递,距离约60米,为此,他花2个月时间亲手制作了一个轮椅,耗资1000多元。而且轮椅不是生活型的,而是运动型的,它靠的是双臂的力量滚动前进。徐志平很自豪地称:“虽然是坐轮椅,但我要让别人看到我身上健康向上的精神。”

胡 寅

传递城市:岳阳

棒数:94

胡寅曾承办及策划群众性体育赛事50余次,2006年还参与组建了长沙的篮球协会。因此,对于他来说,体育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为迎接奥运圣火到来,也为了当一个优秀的奥运火炬手,胡寅做了不少准备。其中一条居然是戒烟,他笑着解释:“运动是健康文明的体现,而且现在不是都提倡绿色奥运、人文奥运吗,所以我觉得少吸烟,降低环境污染是一个火炬手所应该做的事情。”除此之外,胡寅现在还在努力扮演着“奥运推广大使”的角色,他说自报名当火炬手那天开始,他便尽力向身边的每一个人普及奥运知识,劝说他们参与到奥运活动当中去。

陈艳飞

传递城市:岳阳

棒数:135

资料显示,陈艳飞是大陆首例向台湾地区捐献造血干细胞的志愿者,她的爱心与勇敢曾挽救了一名台湾同胞的生命,当时其事迹受到多家媒体的追踪报道。不过,对于这些荣誉,陈艳飞昨天提起来时只是不在意的微笑。在她看来,这次能入选岳阳站的奥运火炬手,多半靠的也是当时献造血干细胞时积攒的那点“好名声”。为了跑好那短短的几百米,极不擅长体育运动的陈艳飞说自己最近正忙着爬山。但最让她开心的并不是当上火炬手可以有名有荣誉,而是:“我可以通过火炬传递把我的爱心传递出去,让更多人可以帮助周围需要帮助的人。”

奥运会开幕式绚丽多姿,美伦美奂,为世人瞩目。万余名演员在“美丽的奥林匹克”演出中尽显风彩,而在“灿烂文明”篇章中唯一的独舞节目《丝路》更以其独特的创意吸引了全球几十亿万观众的目光,可就在人们被现场美丽的画面所陶醉时,这个节目真正的A角演员正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与病魔做着殊死的抗争……

她就是刘岩,中国著名青年舞蹈家,双“文华奖”和“五个一工程奖”获得者,这次奥运会开幕式中唯一的独舞《丝路》A角演员。

观众可能还记得在2006年的春节晚会上,刘岩和舞蹈家杨丽萍、谭元元合作表演舞蹈《岁寒三友——松、竹、梅》,成为当年春晚的一大亮点。当时她们以三种不同的舞蹈形式同时出现在春晚舞台上,评论家曾如此评论:谭元元是挺拔的松,刘岩是火红的梅,杨丽萍是清幽的竹,三位舞蹈家分别用古典、芭蕾和民族的方式诠释着艺术美的含义。

然而,就在这朵灿烂的舞蹈之花刚刚绽放在黄金时分时,却遭遇意外!

这几天,网络上已开始传出各种消息,人们纷纷猜测和关心着这名演员的伤情。

一秒钟改变人生轨道

人生有数不尽的一秒钟,有刹那芳华,有瞬间意外。7月27日晚,离30日的第一次带观众彩排只剩三天,而离奥运会正式开幕只有十来天了,各路演职员都在精心准备着,刘岩那天早早来到“鸟巢”,化妆,准备服装。虽然她的节目只有两分钟,但已精心排练了几百次,全体群众演员的合成也到了准备正式演出阶段。

之前,在“鸟巢”与各部门排练多次,每一次都是那么完美,每一次都是艳惊四座。每一次,她的指间腿尖和七彩的眩光中,都在尽情编织着这位内蒙古姑娘的光荣与梦想。

当晚20点25分,音乐响起,《丝路》(原名《天涯海角》)起幕,刘岩翩跹出场,飘曳的衣裙,长长飞舞的彩绸,靓丽翱翔,时而像凝固的敦煌壁画,时而似古道丝路的舞娘,空中的“飞天天”托在那片“电子薄纸”上,虚幻飘逸,千姿百态,在丝路西域的诗情画意中,人们通过她的精彩表演穿过岁月时空,感受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她在那片“电子薄纸”上纵情舞蹈,周身射放出令人夺目的华光,仿佛轻盈地飘走在古沙漠蓝天上,注视着身下的土地,祈福着人们。

就在她以“魔鬼般”的肢体舒展着奢华般的美丽,尽情收获着中国舞蹈人的百年梦想时,按规定动作,刘岩将从“电子薄纸”上腾跳到另一个平台上,这个平台是活动的,是一辆可行进的车子制成,由人工在下面推行。可是,当刘岩开始起跳到这个平台时,左脚刚刚踏上,右脚还未赶到,那平台却提前动了!

刘岩脸上的灿烂笑容还未收拢,便仰天向后从近三米高的台子摔了下去!刘岩踩空坠落后,背部正巧重重摔压在地上的一个轨道上,加上腾跳时的冲击力……现场的气氛顿时紧张起来,空气仿佛都在凝固,人们迅速奔了过去,小心地救护着她,同时启动急救预案,送往最近的奥组委指定医院抢救!

专家迅速赶到会诊,连夜开刀,大手术进行了整整六个小时,直到天亮才结束,揪心的六个小时,等来了医生的最后诊断:第十二胸椎严重错位,神经遭到严重损伤!

一秒,仅仅这一秒!如果车台不提前撤动,晚一秒钟,刘岩就会安然无恙,总共才两分钟的节目,竟功亏一篑在这一秒钟上!

人们最害怕的结果也出现了:手术后刘岩虽神志清楚,但下身无任何知觉!泪水开始无声地挂在“舞神”那美丽的脸庞上。

“你是永远的A角!”

刘岩的父母从呼和浩特急忙赶来,原在家里兴高采烈地准备收看开幕式的双亲,面对躺在病床上的独生爱女,如睛天霹雳,悲痛欲绝。

张艺谋赶来了,张继钢赶来了,陈维亚赶来了,奥组委官员们及相关单位的领导也赶来了,舞蹈学院和青舞团的领导同事们都心急如焚,纷纷前来探望,人们都在心中默默地为她祈祷,期望刘岩能重新站起来,尽管这个希望目前还仅仅是个美好的祝愿。

在彩排进入最紧张的时刻,演员出现这样的重大事件,无论对演员本人还是对开幕式,都是极大的损失,这令三大导演十分焦急和悲痛。在医院的病床前,总导演张艺谋对刘岩说,你为奥运会,为国家付出了这么大的代价,让我十分痛心!我们感谢你,国家感谢你,希望你能积极配合治疗,早日康复。而副总导演张继钢则是眼含泪水,激动地对刘岩表示:这个节目你是永远的A角!我们将在奥运开幕式的节目单上永远保留你A角的名字!

“由于车台操作失误,提前撤出,造成独舞演员刘岩从近三米高空踩空、坠落。导致演员刘岩严重受伤,并为此付出了无可挽回的代价……”奥运会开闭幕式运营中心的一份“情况说明”的材料上这样写着,让人们掂量到“无可挽回”这四个字的凝重。而在这份“说明”中,还给予了刘岩很高的评论,评价她“在开幕式工作期间表现突出、任劳任怨、不怕苦、不怕累,始终把‘祖国利益高于一切’放在心上,以实际行动完成好每一次表演,受到了领导和全体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

据介绍,在长达数月的排练中,刘岩作为开幕式演出中唯一的独舞A角演员,无论是刮风下雨,她都是早早来到排练现场,工作极其认真,一次都没缺席请假。

坚强刘岩

日前,记者专程来到医院看望刘岩。病房里,四周摆满了朋友们送来的鲜花,刘岩刚刚从医院的高压氧舱被人推回来。见到记者,仍努力伸手对记者打着招呼,眼窝里却流下两串无声的泪水。

就在不久前,刘岩还与记者在电话中约好,九月份请记者到新落成的国家大剧院看她的舞蹈演出,她说十月份还将到美国进行系列巡演,没想到这次见面竟会在医院。

刘爸爸是是呼市政法系统的干部,刘妈妈是医务人员,与记者见面时都是边说边哽咽,刘岩摔下,造成这样的后果对他们父母实在是太大的打击。刘爸爸这个内蒙古汉子与记者刚说不了几句,就不停地抺起了眼泪,“从小孩子就喜欢舞蹈,先前让她学游泳,学画画,都引不起她兴趣,在九岁那年一接触舞蹈后,就像痴迷一样,直到考上北京舞蹈学院附中和大学,这里面孩子吃得苦太多太多。”刘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在附中的前三年时间里,因为年龄小,父母每个周日都从呼市花十多个小时连夜赶到北京,为女儿洗衣、照顾生活,三年里的150多个周日,父母都是在汽车和火车上度过,从未间断。“看到女儿一步步取得成绩,我们做父母的心里高兴啊”,刘妈妈告诉记者,一开始,她都不敢看刘岩练功,那个苦让人心中不忍,多少次真想将她领回来,改学其它项目,后来有一次现场看了女儿参加“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被女儿在台上那个美丽的舞姿所深深震撼,令母亲坚定了支持女儿踏上舞坛的决心。那一次,刘岩获得“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银奖,时年仅19岁。2004年她以独舞《胭脂扣》获第六届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5年,以独舞《桔子红了》获“荷花杯”全国舞蹈大赛金奖,2007年又在中国“文华奖”中,以主演舞剧《筑城记》和《红河谷》荣获唯一双奖,同年,代表中国参加首届亚洲青年艺术节获金奖第一名……

多年来,刘岩演遍各国,在法国、意大利、俄罗斯、日本等地,她的演出每每引起轰动,好评如潮。虽然年轻,刘岩却已成为中国舞界最年轻的“获奖大户”,也因为她腿功卓绝,被人们誉为“刘一腿”和“把上舞皇”。

刘岩在舞界的影响,引起了国内外媒体的关注,前不久,《纽约时报》总部派记者带着翻译到北京找到刘岩,约好在奥运开幕式后做一个整版的访问,但现在,专访选题将会被重新定位。

“女儿从小就不甘心落后,意志非常坚强,我相信她会面对自己的现状,重新设计自己的人生道路。”刘爸爸说这话时,眼中噙满泪水。为了让记者拍摄受伤后的第一张照片,刘岩在家人的帮助下,第一次从平躺姿势变为靠躺着,请家人帮助理好头发,竖起胜利的手势,送给镜头一个强者的微笑。“一个舞者为了奥林匹克而倒下,我不后悔,我会将另一种美丽传扬下去……”,刘岩轻轻地但又坚定地对记者说着。

是的,作为一个职业艺术家,将自己的艺术和生命牺牲在国家的舞台上,贡献给光荣的奥林匹克事业,是一种无尚的境界,至高的荣誉,她的精神会永远站立艺术舞台上!

自小,父母给刘岩取名字时,就希望她像岩石一样坚强,从艺十七年来,她攀登了一个又一个艺术高峰,一步步走向煇煌;但现在,26岁的她在人生之路上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很显然,这个挑战要比跨越任何一个艺术难度都来得更加艰难、更加漫长。

我们衷心祝愿刘岩早日康复,创造她人生旅程中的又一个奇迹。

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是本届奥运会新设的比赛项目,它好像注定为传奇而生。昨天上午,荷兰选手范德韦登在顺义水上赛场以1小时51分51秒6的成绩在众多男选手的比拼中独占鳌头,成为奥运会历史上首位10公里马拉松游泳男子比赛的冠军,这位曾罹患白血病的独特经历与这枚独具意义的“奥运首金”必将一道载入奥运史册。(8月22日《中国青年报》)

此次奥运会中有很多感人的场面,如:有为了挣奖金给儿子治病,而进行顽强拼搏的中年妈妈;有眼看金牌到手却失之交臂而没有丝毫抱怨,反而以最美的语言给予安慰的妻子;有穿着旧衣服、破鞋子,仍然参加比赛的伊拉克人。而还有一种场面也同样感人,美国蛙泳选手尚托奥运前夕被确诊癌症,却毅然前来参赛;南非姑娘杜托伊特没有左小腿,依然完成女子10公里马拉松比赛;尤其是荷兰人范德韦登,曾经是患了绝症的白血病患者,如今却夺得奥运会历史上首个男子马拉松游泳冠军。

奥运会是体育最高竞技的比赛,世界强手如云,要在此拿到金牌,需要极高的竞技水平和健壮的体魄,尤其是10公里马拉松游泳比赛,更是一种挑战极限,顽强拼搏的超量运动,运动员需要意志,耐力,一个曾患过绝症的人,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能在众人的争夺中取得挂冠,真令人难以置信,这也许是奥运史上第一人。

范德韦登能够创造奇迹,有很多方面的因素,但是有一点不可否认,那就是精神,如果没有永不放弃的执着追求精神,他不可能战胜病魔;如果没有永不退缩的精神,他不可能会重返游泳场,如果没有永不言败的顽强拼搏精神,他不可能克服重重困难,应对挑战,夺取胜利。凭借着这样的精神,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追求新的梦想,从而书写出伟大的传奇。

奥运会中的奖牌令人向往,令人陶醉,但是奥运会中感人的场面,感人的事最耀眼夺目,他们让看似不能逾越的障碍,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成为了可能并完美的实现,他们使坎坷的人生变得更为亮丽精彩。奥运会不仅是最高竞技水平的展现,它透出一种勇往直前的气势,透出一股灵光,一种境界,北京奥运会由此增添了新的亮丽,由此而显得更为耀眼

。 特殊教育激发我母爱天性

--------------------------------------------------------------------------------

中国唯一的全球特奥大使徐闯、全球特奥领袖乔美丽以及100多个国际、全国特奥比赛冠军……一个个特奥“明星”出自一群智障的孩子。与这群孩子朝夕相处的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党支部书记兼校长王英,刚刚荣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称号。记者几次约她采访,她都没能“挤”出时间来。

3月6日,在浦东新区“三八”妇女节表彰大会现场被记者“逮”到,她还是一脸歉意:“马上要赶去参加一个教学会议,明天还要去进修,只能给你很短的时间。”匆匆20分钟的对话,王英讲得最多的是“感动”。

感动自己

记者:“为什么会选择特殊教育这样一份在一般人眼中,即便付出百倍心血和汗水也不一定会有收获的工作?”

王英:“走进来,你会发现,这是一个非常‘纯净’的世界。孩子们的纯真无邪,老师们的爱心和敬业,让我每天都生活在感动中,也激发出我母爱的天性。”

1999年,在一所小学任英语老师的王英被调入原上南辅读学校(现被浦东新区辅读学校合并),开始了与特殊孩子打交道的日子。这一年,她29岁,女儿刚上幼儿园。面对职业生涯的一次重大转折,她起初也有顾虑。但慢慢地,她在孩子们身上发现了许多感人处,并用心去点亮。全球特奥领袖乔美丽刚到辅读学校时,学习成绩常常只有几分,性格孤僻。王英和指导老师手把手地从最简单的走路教起,一步步将她带上特奥论坛的演讲台,看着她为了念好一篇主持稿,接连几个晚上“开夜车”;听着特奥会官员夸她“领袖当得像模像样”。

感动师生

记者:“这些特殊的孩子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变化?”

王英:“因为我们满怀信心地对智障孩子实施‘高期望’教育,让他们每一个人都拥有生命的尊严、体验生命的快乐、享受生命的价值。”

王英相信,只要有爱心、用对方法,特殊的孩子也能创造“奇迹”。2004年她担任校长后,就成了同事们眼中“上了发条的‘领头羊’”:为了方便脑瘫学生行走,这一年暑假,她每天都顶着酷暑奔波在学校无障碍设施的工地上;为让残疾学生上课不用再穿马路,她把北校的专用教室调整到南校;为了智障孩子的就业出路,她千方百计地帮助孩子们学习多种技能,并说服企业接收智障孩子们社会实践……每天穿梭在3个校区的她,感动并激励着学校老师、孩子和家长们不轻言放弃。在大家的努力下,中重度学生学会了生活的基本自理;职业班毕业的400名学生找到了自食其力的工作;全校有8名特奥体操小选手将在今年10月举行的特奥运动会上代表中国参赛。

感动女儿

记者:“家里人对你如此投入这样一份工作,有没有不理解?你是女儿眼中的好妈妈吗?”

王英:“我总是会拿自己学生作榜样来教育女儿。虽然我平常花在她身上的时间不够多,但她一直说‘以妈妈为荣’。”

对智障孩子“高期望”的王英,对今年12岁女儿的学习却一直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只在女儿的品德教育上“高要求”,常常以徐闯、乔美丽等特殊孩子自强不息的故事激励女儿。前不久还特意组织女儿学校的同学一起来辅读学校参观,让女儿对她每天忙碌的事业多一份理解。